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丹凤县峦庄镇马家坪村到洛南县四皓街办党沟村,他用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践行着农行人的责任担当。他用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倾情奉献,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他,就是农行陕西商洛分行三农金融部客户经理何剑波。
驻村帮扶 甘为“孺子牛”
2014年,年逾不惑的何剑波主动请缨,到农行陕西商洛分行对口帮扶的陕西省丹凤县峦庄镇马家坪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马家坪村当时经济发展基础较差。面对这样的村情,何剑波在深入走访的基础上,思考提出了“抓好支部党建,让党员的心聚起来;办好惠民实事,让群众的心暖起来;选好文娱载体,让村民的心活起来;建好产业基地,让农户的心乐起来”的“四好四心”帮扶思路。他协调建起了村党员活动室,联系开通了党员远程学习系统,健全完善各项制度,组织开展政治学习,着力打造群众“主心骨”,率先树起作风“标杆旗”,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针对马家坪林地面积广阔、菌木资源丰富的实际,何剑波把挖掘资源潜力、大力发展天麻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突破口。没有资金,他协调农行发放贷款;没有技术,他邀请县农技员到村指导;没有销路,他联系客商上门收购;没有载体,他争取政府部门支持,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带资入股、务工创收等多种形式入社合作,为贫困户持续增收培植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2017年末,马家坪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户均增收超万元,提前摘掉贫困帽”的脱贫目标。
金融扶贫 勇为“拓荒牛”
为促进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做到“扶真贫”,他主动拜访相关部门,详细了解全市贫困人口分布情况,全面对接政府工作规划,结合实际起草制定了《商洛分行金融扶贫实施方案》,指导县支行有的放矢开展工作,确保工作靶向精准。
为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帮助贫困群众“真脱贫”,他紧密结合商洛实际,主动对接政府“五个一批”脱贫路径,相继探索出“产业带动、项目带动、龙头企业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等“四个带动”金融扶贫新模式,通过“农行+产业(项目、龙头企业、新型主体)+贫困户”等多种形式,把贫困户嵌入主导“产业链”、带进重点“项目圈”、融入企业“经营网”、搭乘新型主体“顺风车”,着力打造贫困户与带贫主体“利益共同体”,确保贫困户持续实现稳定增收。
乡村振兴 乐为“老黄牛”
在工作开展中,何剑波始终把建立健全防返贫工作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放在帮扶工作的突出位置。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全村农户情况,他组织分行帮扶干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定期开展入户排查,分类建立监测台账,及时落实帮扶责任,研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
为促进帮扶村产业发展,他组织人员深入帮扶村,实地开展入户走访,现场对接农户产业需求。积极联系镇村干部,协调解决帮扶户产业发展中的具体困难。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协调发放农行“惠农e贷”,积极支持帮扶村发展特色产业。自从2021年帮扶党沟村以来,何剑波多方联系协调,帮助党沟村先后建成10万袋木耳基地、10万袋香菇基地和10万只蛋鸡养殖项目,带动农户月均增收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