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丹凤农商银行党委认真践行立行宗旨、金融初心,紧紧围绕党建赋能这只“抓手”,着力在规范基础、健全机制、创新实践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党建质效,使党的建设始终着眼于发展、服务于发展,全面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实现业务发展提质增效。
一、主要做法
(一)夯实党建“阵地基础”,推动组织建设“实起来”。始终把阵地建设作为重要事项来抓,着力推进党建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有效增强。一是理顺组织体系“优设置”。商行党委对符合条件的机关和基层网点全部设立了党支部,实行系统内垂直管理,实现了党的组织与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坚持把“三懂三会三过硬”作为选拔支部书记的首要标准,选强配优12名支部书记、16名支部委员。党委办公室配备3名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实现了党建工作“有人管、专人抓”。二是深化党建入章“强引领”。坚持“党建入章”作为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深化“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确保全行在保证党组织把关到位、提高决策质量的同时,兼顾市场快速变化特点,提高决策效率,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有效发挥。健全“干部从支委选、支委到重点岗位”的用人机制,推行党员、业务骨干双培养机制,有计划的安排党务干部同行政、业务干部之间的交流,明确激励约束的导向和路径,实现职位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三能”落地,今年有5名支部委员先后被提拔为网点负责人。三是筑好青年人才“蓄活水”。通过竞聘等方式将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棒的年轻党员纳入后备人才库管理,明确新提拔基层支行行长必须是党员,激励青年员工在政治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近三年来,全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6人,新纳预备党员9名,转正党员8名。注重党员干部培育,综合运用中心组学习、集中培训、考察学习等形式,组织参加各类行业培训、跟班学习、外派学习等13场次、68人次,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有效提升。机关、龙驹、西关等3个党支部被省联社商洛审计中心命名“五星级党支部”。
(二)强化党建“赋能效应”,推动业务工作“活起来”。始终坚守“党建引领、普惠金融”行业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载体,调动全体党员投身经营管理和支农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清单管理“抓落实”。采取“1+5”模式,即每月印发党建和业务重点工作任务1张总清单,分级明确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委书记监督、党委部门指导、支部书记职责任务,形成了党委领衔、支部牵头、党员引领、全员攻坚的党建与业务融合体系。推行“4111”精细化督帮机制,每名党务专干包抓指导4个支部、每周开展1次线上指导、每月开展1次实地督导、每季度开展1次党建检查,通过“点对点”指导、“面对面”解惑、“手把手”帮带,推进各项任务落细落小落实到位。二是党建共建“提效能”。从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出发,积极搭建联建共建平台,丹凤农商行已与农业农村局、林业局、供销社等15个县级单位和12个镇(街道)、16个城区社区、115个行政村和43家企业开展党建共建,选派158名党员兼任村、社区(企业)金融助理,通过业务合作、党员教育等特色化共建活动,以各条线各层面的叠加优势带动乡村振兴工作的整体提升,积极将金融服务职能嵌入政府工作板块,努力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商、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三是创新载体“激活力”。扎实在全行党员干部中开展亮职责、亮任务、亮承诺,比作风、比行动、比业绩,树典型、树标杆、树模范的“三亮三比三树”活动,通过党员设岗定责、积分制管理、文明服务窗口创建等,对每一名党员干部实行季度百分制量化考评管理,考核结果与薪酬奖金、评优树模相挂钩,极大调动党员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
(三)激发党建“内生动力”,推动融合发展“强起来”。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业务转型发展的“红色引擎”,融入主责主业,融入业务发展、融入服务县域经济,实现“双融双促”,促使各项业务均取得了良好业绩。一是支农支小“增实效”。落实省联社工作安排,倾情服务乡村振兴,逐村建立金融服务员、联络员、协办员三支队伍,已创建信用镇5个、信用村84个,进一步巩固“双基联动”工作成果。与县农业农村局合作搭建“三资平台”,做优支农服务渠道,全行涉农贷款保持持续增长,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实现“两增”目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持续增强。二是普惠金融“优服务”。推进支付服务“适老化”暖心工程,落实老年人支付服务便利化,24个农村和7个城区营业网点已全部设置老年人“爱心窗口”。加大金融场景布放,加快乡村振兴金融e站建设,目前自助设备50台,助农E终端99台,特约商户POS机具112台,场景商户307户,为广大客户提供了便民服务。三是履行责任“赢美誉”。主动践行社会责任,共组织开展“爱心圆梦”“爱心送考”“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捐赠慰问活动10次,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达30余万元,投资5万元对帮扶村的74盏损坏路灯进行更换维修,得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取得的成效
(一)党建质量进一步提升。该行常态化开展“三亮三比三争”(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争当时代先锋、奋进标兵、红旗支部)创先争优活动,形成了同岗比业绩、单位赛贡献的良好局面,涌现出了菊建社、张艺怀、张艳、丁诚祥等17名省、市、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最美农信人”、重点项目建设先进个人。
(二)党建引领进一步凸显。通过精细化管理、实实在在落实,有效发挥了党建引领作用。2022年度被省联社评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2023年度党建工作被省联社考核为优秀格次,被县委考核为“优秀单位”、评选为“清廉丹凤建设示范先行单位”,3个支部被商洛审计中心命名为“五星级党支部”,2个支部被县国资委党委评为“四强基层党组织”。2024年上半年经营考核在全省二类机构目标责任制考核名列第11名,较年初进步5位。
三、经验与启示
(一)要找准党组织功能定位。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国有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层次和途径,因此,要结合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晰国企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找准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的落脚点,把党员嵌入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才能将党的建设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二)要善于搭建作用发挥平台。要积极创设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载体,把党的工作融入企业经营的各环节、全过程,让党组织和党员在议事决策时能发声、在管理执行中勇担当、在工作一线上有作为,才能实现“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效果。
(三)要注重以文化凝聚人心。“人心齐,泰山移”。要着力构建国有企业价值文化体系,通过发挥党建带群建的机制优势,引领企业群团文化建设,大力建设组织阵地,举办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培育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为职工群众打造温馨和谐的工作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