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陕西商洛市为例
商洛市位于秦岭腹地东南坡,地貌特征“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全市7个县(区)、人口251万,其中5个县为深度贫困县。如何保住绿水青山,又能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商洛银监分局通过大量调研以支持绿色特色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带领银行业机构支持旅游、中药材、核桃、板栗、食用菌等五大绿色产业发展,助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一、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取得成效
(一)支持旅游业发展。银行业机构向全市20个3A级以上旅游景区投放贷款23亿元,发放农户发展旅游业小额信用贷款45亿元,支持了景区设施改造和品牌升级,商洛市已进入“全国百强旅游城市”和“最具魅力旅游城市”行列,旅游产业现已成为商洛经济实现突破发展的新引擎。2017年商洛旅游接待游客数量突破47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0.5亿元,分别增长27.98%和30.4%,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5%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0%。目前商洛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9家、3A级旅游景区24家,国家A级景区数名列陕西第三。其中商南、柞水两县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旅游强县和省级旅游示范县、省级特色旅游名镇7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7个、农家乐经营户超过万户。1800余户贫困户以小额信用贷款起步,开办农家乐脱掉贫困帽;3100余户农户依托旅游产业开办农家乐及其旅游相关产业走上致富路。
(二)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投放中药材专项贷款138亿元,支持规模化种植已达80万亩,初步形成了商洛6县1区各具特色的中药材产业集群。目前,商洛直接从事中药材生产和加工的药农多达80万人,占全市农户的30%以上,全市从事药材交易的中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近300个,近千名药材经纪人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大药市及遍及全国20多个城市的销售站点。全市规模化中药生产企业已发展到19家,其中香菊、盘龙、泰华、必康、欧珂等5个重点医药制造企业有41个剂型、167个产品通过了GMP(优良制造标准)认证。截至2017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90万亩,年产量超40多万吨,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0%以上,位居陕西省第一。全市每年500余户贫困户依托中药材种植摘掉贫困帽,1000余户依托中药材种植、收储、销售致富。
(三)支持核桃产业发展。商洛核桃占陕西的三分之一,先后被国家林业局等部委命名为“中国核桃之都”、“陕西省核桃产业发展强市”、“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注册了“商洛核桃”国家地理标志。银行业机构发放核桃产业贷款75亿元,支持核桃产业发展。2017年商洛核桃树已达7000多万株,产量13.1万吨,核桃综合产值35亿元,全市农村人均核桃干果收入2000元,占农村居民收入近四分之一。2017年核桃产业带动了商洛3.2万户、10.5万人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
(四)支持板栗产业发展。银行业机构向板栗产业发放贷款26余亿元,积极支持“栗农”种植、收储和加工。2017年全市板栗种植突破300万亩,年产26875吨,26万“栗农”人均收入600元,板栗产业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年产占陕西板栗产量的三分之二,2003年镇安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经济林板栗之乡”。
(五)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银行业机构采取以扶贫小额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个人助业贷款等产品为重点,向“菌农”发放贷款38亿元以代料栽培技术发展食用菌,代料菌业已成为商洛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生态高效农业和循环经济新亮点。2017年代料食用菌达到1.8亿袋,产业规模跃居陕西全省第一。目前,食用菌从业群众10万多人,覆盖贫困户11429户,带动贫困户每年增收5890元。
二、绿色产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一)产业链条短,特色不突出。“秦岭最美是商洛”广为流传,“商洛蓝”已成为商洛最靓丽名片。人们到商洛旅游,不仅仅只是欣赏其美景,感受蓝天白云,游客们还想购买些商洛的特色产品。但商洛大多特色农产品都是季节性的,旅游购物缺乏自主特色产品,一方面缺少上规模的旅游纪念品研发和旅游购物场所;另一方面特色产品与旅游结合不紧密,推介力度不够,购物几乎与旅游无关,造成销售困难。
(二)多为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商洛中药材、核桃、板栗、食用菌等绿色产品,其产量和规模在陕西全省都是第一,但市场销售都是些初级产品,以量取胜,缺少高产值、高附加值、叫得响的绿色名、特、优品牌产品,大量的初级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只是为他人作嫁衣。
(三)贴补政策不到位,风险补偿落不实。对扶贫小额信贷、“产业贷”未实现“应贴尽贴”,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尚存在缺口,财政贴息资金不到位。如:商州区、洛南县未开设风险补偿金专户;丹凤、镇安、商南、柞水等县风险补偿金专户中资金不足,且专用账户混用、串用现象严重;政府部门未能如期履行“财政按季贴息”协议约定。一些县(区)扶贫主管部门不能按时将贷款信息录入系统、或出现录入数据不真实,增加银行业机构风险隐患。
(四)信用环境差,信用度不高。深度贫困地区农户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信用意识淡薄,还款意愿不强,认为扶贫贷款就是就是政府的无偿贷款。导致贷款收回难,当地金融机构扶贫贷款投放积极性不强,特别是一些建档立卡户在贷款未能按期归还,很多贫困户征信禁入,不能申请扶贫贷款。
三、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意见及建议
(一)提升旅游服务质效,推进各种要素综合发展。按照“精品景区+文化旅游名镇+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旅游向观光度假、休闲体验并重转变。积极推进“吃、住、行、游、购、娱”各种旅游要素融合发展。如把商洛的板栗、核桃、黑木耳、香菇、魔芋、茶叶、土鸡蛋等农特产品进行深加工,打造商洛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建设一批知名的旅游商业街、美食街、农家乐民俗体验、美丽乡村观光等旅游集群,挖掘诸如“商洛八大件”、“商洛十三花”、“商洛药膳”等地方特色菜肴佳品,让游客玩的开心、住的舒心、吃的称心、够的放心。
(二)加快绿色产业化进程,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走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发展道路,创建绿色产业主题公园,发展中药材、核桃、板栗、食用菌观光游,创出绿色产业增收多途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知名商洛绿色特色品牌产品,推进中药材、核桃、板栗、食用菌产品由单一功能向保健品、化妆品、医用品等多功能延伸,提高综合利用和产品附加值。同时开发其废弃物综合利用,促进绿色产业循环发展。
(三)完善“补偿”机制,做实“风险防范”。建议地方政府完善落实贴息与风险补偿制度,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贴息和风险补偿办法、流程进行梳理,简化补贴手续。做到应补尽补、应贴尽贴,按要求设立风险补偿金,对扶贫贷款、“产业贷”的贴息、风险补偿情况纳入对地方政府扶贫工作考核中。应存入银行一定金额的贴息周转金,解决银行结息日与贴息期限不一致的问题。
(四)增强诚信意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从培养农户诚实守信意识入手,结合征信系统的信用记录,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开展诚实守信“信用户”评定和“信用村”、“信用镇”创建,积极发挥正面典型的引领作用,培育良好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文化,优化信用环境。对恶意逃废债务行为的债务人建立“黑名单”,并予以曝光。建议从法律上给予农户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一定的政策性支持,放宽和延长扶贫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维权时效期,并按照“快立、快审、快结”的原则处理银行业机构债权诉讼,提高执结率。(镇安县农村商业银行 向泊如 商洛银监分局 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