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商洛市银行业协会官方网站
商洛银行业支持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与建议
来源:本站点击:2154时间:2018/5/10 11:34:24

 

    发展绿色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遏止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唯一选择,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功能决定的必然途径,商洛银行业对有效发挥支持绿色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有益探寻。

       一、支持成效                     

      商洛市辖一区六县,总人口234万人,总面积1.96万平方公里,地处秦岭东段南麓、鄂豫陕三省结合部,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水质安全保障区和关中生态屏障。目前,商洛已探明的矿产46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超过3400亿元,其中:山阳的金属钒储量330万吨,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黑腰带”上的明珠;柞水铁矿储量3.02亿吨,占全省的46%;居全省第二位的有铜、锌、钼、铅等13种矿藏。为使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矿产资源开一度发成为支撑商洛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因工艺技术落后,开发过程中大量尾矿堆积,矿山尾矿等工业固体废弃物排量与日俱增,各种金属和非金属尾矿、矿山和冶炼渣场319座(处),其中尾矿库112座,占陕西省的38.4%,占全国的比例接近1%,堆积量高达4600多万吨,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污染环境。特别是商洛地处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多发区,尾矿库长期面临山洪和泥石流威胁,危及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水质安全。

      为保住绿水青山,商洛市提出了打造国家级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国家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并将这一目标写入全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13年以来,商洛银行业以支持绿色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为突破口,以建设产业内和产业间的循环为着力点,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力度,累计投放信贷资金550亿元,有效推进了商洛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并初步实现了华丽大转身。目前,商洛新建省、市级现代农业园16个,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8个;生态农业成为全省亮点,核桃、板栗、中药材、香菇、鸡蛋产量稳居全省第一,粮食实现“五联丰”;空气质量连年稳居全省第一,“商洛蓝”刷爆朋友圈;商南金丝峡成为陕南首家5A级景区,对外开放景区45家,其中4A级9家、3A级17家,商洛成为“中国旅游百强市”,商洛全域旅游格局已显雏形。

     二、主要做法

       (一)支持资源综合利用。银行业配合地方政府“抓大限小、扶优扶强、整合资源、优化资产、强力推进企业重组”的思路,对全市的钼、钒、金、铁、钛等矿产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实现了矿山布局由“遍地开花”向规划开采区聚集、生产规模由小而散向规模化集约化、开采技术由原始手段向现代化技术、矿山环境由只开不治向边开边治“四个转变”,矿山的回采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85%以上,选矿回收率由原来的65%提高到85%以上,销售收入、上缴税金分别较整合前增长3.2倍和4.5倍。2012年11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商洛市列入国家第一批共伴生矿产及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目前,商洛市已经建成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40个、在建项目14个,已形成年利用尾矿、废渣近1000万吨,减少污水排放2108万吨、废气排放86亿m3的能力。

     (二)支持绿色循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一是支持新材料发展。围绕商洛市政府《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商洛市实施意见》规划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新能源材料、非金属新材料、氟化工、能源配套、建筑材料、生物医药、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10大循环产业链8条启动建设、5条基本建成,20个循环经济标志性工程16个在建。二是支持新能源发展。围绕《商洛市现代材料工业基地建设规划》重点布局的太阳能光伏、钒材料及新能源、钼材料及钼金属制品循、锌及锌合金材料、镁材料及汽车零部件、钛材料及钛金属制品、钢材料及制造业、氟材料、煤电及钒矿低热煤发电、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泥生产等10条循环发展产业链9条启动建设、7条基本建成。三是支持循环利用发展。围绕《商洛市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布局的太阳能光伏及其配套产业、钒材料、钼材料、锌及锌合金材料等15大循环发展产业链启动建设,建成了比亚迪产业链光伏、延长氟化工产业园、炼锌厂锌冶炼及综合利用、柞水大西沟铁矿采选及深加工产业等40个循环发展重点项目,通过钒、钼、钢铁、锌等矿产品产业链,实现了跨产品、跨行业的循环增效,形成了以商丹园区与县区循环工业集中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循环工业发展格局。

     (三)支持不断拓展绿色循环发展领域。支持地方政府在强力推进循环工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构建循环产业体系,形成了以循环型园区、循环型企业、循环型社会为主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农业产业体系方面,倾力培育的核桃、板栗、茶叶、畜牧养殖、蔬菜、马铃薯、黄姜、道地中药材8大基地初具规模,启动建设了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农村庭院3大循环发展产业链,建成了丹凤葡萄酒、商南朝阳花生深加工、丹凤华茂牧业全产业链肉鸡养殖加工、山阳金川封幸黄姜皂素制药等20多个农产品深加工循环发展产业链重点项目,建成了商州秦土地、洛南古景、丹凤桃花谷等一批农业生态示范园,以农、果、茶、畜、沼、菜、加为链接的具有商洛特色的循环农业体系日趋完善。第三产业体系方面,建成了金丝峡、牛背梁、天竺山、木王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形成了10大旅游景区和3条精品线路,“秦岭最美是商洛”成为城市名片。以商山物流、商洛农特产品交易中心等为主的商贸流通服务产业链初步建成,以生态旅游、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电子信息、金融保险、特色文化为主的服务业发展格局日臻完善。再生资源利用体系方面,逐步建立了“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乡镇(社区)回收站为核心,上连回收(加工)企业,下接村级流动回收员,点面结合”的县、乡、村三级废旧资源回收再生利用体系,建成了镇安景虹、陕西富兴、柞水静能等10多家资源综合回收利用重点企业,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及个体经营者达到234户,回收农林废弃物、废纸、废旧玻璃、废塑料等废旧物资50多万吨。

      (四)支持节能减排增效。2013年以来,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10多万吨,推广高效照明产品83万只,实施重点节能技改项目81个。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0天,高居全省第一。丹江、洛河等6条河流19个断面水质100%符合功能区规划标准,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100%达标,丹江出境断面水质远远好于省上要求标准。

      三、存在问题

      商洛是我省最早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地市,为全省绿色循环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但商洛循环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其实也是陕西全省当前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激励政策不够完善。国家尚未建立系统的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扶持政策,中省用于引导循环经济发展、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地方政府尽管设立了循环经济、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及节能专项资金,但资金往往落实不到位,示范引导作用不够明显。

     (二)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国家目前还没有建立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考核奖惩体系,我省各地的工作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指标体系,不能有效评价循环经济发展。

    (三)科研体系不够健全。绿色循环经济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先进科技作为技术支撑。尽管我省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明显,但对绿色循环经济的研究深度不够,各地建立的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科研机构还缺乏科研领军人物、专家团队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加之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投入低,技术、装备引进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科技对绿色循环经济的支撑还比较乏力。

    (四)绿色循环发展不够平衡。主要表现在中心城市与县(区)之间、园区之间、产业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普遍存在工业、农业发展较快,三产服务业进展缓慢,节能环保、再生资源和餐厨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消费体系建设滞后等现象。

     (五)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商洛七县(区)均属于资源型财政,支柱财源不强、新兴财源不多,县域财政收入总量小且很不稳定,加之历史负债较高,用于建设和发展的财政资金有限,主要依靠信贷资金和转移支付维持正常运转,缺乏发展的内生力。

      四、意见及建议

       作为秦岭腹地的商洛,必须把绿色循环发展作为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力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生态环保的引导作用和倒逼机制,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绿色循环经济道路,从而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把生态比较优势转化为生态竞争优势。

   (一)营造良性发展环境。一是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如实行风险补偿机制、增加风险担保、推行税收减免等,增强企业转型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降低银行支持绿色循环发展经济发展转型的信贷风险。二是完善现有的经济政策体系。诸如环境资源核算政策、绿色税收政策、财政收入政策、财政信贷政策、生态补偿政策,以及排污收费政策等。三是构建环保信息共享平台。政府在金融、环保、财政、工信等部门间建立有效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将地方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安排、企业名单及落后工艺设备和技术、淘汰时限等信息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并对相关环境和社会风险及时进行提示。

     (二)健全指标考核体系。建立一套既与国家指标相衔接,又能反映地区特色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考核奖惩体系,进一步引导和规范绿色循环经济发展。诸如建设一批骨干性核心项目和关键性链接项目,并将其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畴,加快形成企业之间、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生产生活之间的相互配套、相互依存的良性循环,着力构建商洛特色的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产业体系。

      (三)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建立合作协调机制,促进科研院所与各地市现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着力破解制约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研究掌握一批绿色循环经济专利技术。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机构加强对省、市绿色循环经济技术支持与转让,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平台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为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持,进一步提升绿色循环经济发展质量。

     (四)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企业从公司战略层面认清绿色循环发展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关注国内外宏观政策的变化,重点关注产业政策、区域政策、金融信贷政策和绿色循环发展政策,充分应用政策红利,加强与银行业机构的沟通协调,从技术创新、集约管理、服务为主这三种已验证过的转型模式中选择一条适合自身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树立市场核心竞争实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强化多元资金扶持。一是积极与国家对接,争取国家绿色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支持。二是进一步加大财税、金融、投资、价格及资源等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尽快设立省市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绿色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给予绿色循环发展模式企业更多的政策扶持,帮助其扩大间接融资比重,优化负债结构。三是从政策制度层面加大对银行业机构的引导。督促银行业机构提升内生支持动力,在进行信贷投放时关注环保、生态、循环利用等长效产业,自觉加大对绿色循环产品的信贷投入,在信贷规模上对绿色循环企业和项目重点倾斜,对“三高”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给予信贷支持,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为主转变到关注项目未来生态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上来。

(作者:镇安县农村商业银行   向泊如    商洛银监分局   向杰)

 

 

商洛市银行业协会秘书处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6.0以上浏览器
Copyright 2008 yjs.shangluo.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01473号
主办:商洛市银行业协会  地址:商洛市商州区北新街 邮政编码:726000技术支持:商洛市嘉盛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