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强力推进 践行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柞水农商行金融扶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
柞水县辖8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81个行政村(社区),其中:65个村和16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6万。2015年末,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1552户31193人。
2016年以来,柞水农商行根据中省市县脱贫攻坚会议精神,按照省联社《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双基联动”工作实施方案》和陈又林副理事长《在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双基联动”工作推进会议上讲话的通知》等精神,在省联社商洛办事处的指导下,深入推进“双基联动”,助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以“双基联动”为抓手,以小额信贷为依托,坚守“立足三农,服务县域”的责任担当,创新普惠金融服务,用行动和实绩践行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截止2016年10月末商洛农商行各项贷款余额17.52亿元,较年初增长1,51亿元,增速9.43%。其中:小额信用贷款余额11.25亿元,较年初增长1.22亿元,增速12.16%;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1亿元,较年初增长0.45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增速16.3%,小微企业较各项贷款增速增长6.87%。涉农贷款余额17.39亿元,较年初增长1.5亿元,涉农贷款增速9.44%。各项存款余额32.09亿元,较年初增长5.58亿元,增速21.04%。其中:对公存款余额7.54亿元,较年初增长2.56亿元,增速51.41%。
主动出击 强力推进
加强领导,责任分工。一是主动联系,成立了由董事长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金融扶贫攻坚和“双基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实施原则和实施步骤,细化了目标任务,明确了工作要求。二是成立了开展“双基联动”和“金融扶贫攻坚” 工作主抓部门为“业务管理部”,专门负责制定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负责计划落实和进度统计,确保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各支行以镇(街道办)为单位,在全县8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分别成立了以镇长(街道办主任)为组长、镇扶贫办主任、支行行长为副组长,各分理处负责人为成员的的工作小组,形成了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金融脱贫攻坚和“双基联动”工作机制。
密切合作,保障有力。一是加强与县委、县政府的沟通联系,争取到县域内扶贫小额贷款主要经办银行资格,县财政在柞水农商行开立了“柞水县扶贫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专户”,先后筹集扶贫贷款担保基金2008万元在我行专户储存,解决了扶贫小额贷款的担保难问题。二是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柞水农商行举办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培训班,由各支行行长、分理处主任、客户经理等参加,柞水农商行员工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熟练掌握了扶贫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夯实了工作基础。
制定方案,迅速开展。为将金融脱贫攻坚和“双基联动”工作抓紧、抓好、抓实。一是及时下发了《陕西柞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精准扶贫基金担保贷款实施办法》,明确精准扶贫贷款业务品种,发放对象、条件与用途,操作程序,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与贴息,精准扶贫贷款担保储备基金,贷款管理及职责等,保证金融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二是及时制定了《陕西柞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双基联动”实施细则》,确立“双基联动”工作任务目标,明确各个时期的工作任务,细化实施步骤和具体工作措施,指导全辖扎实开展此项工作。
层层动员,统一思想。一是在省联社“双基联动”工作启动会后,于2016年9月6日再次召开了全体机关管理人员、支行行长、分理处主任、客户经理参加的金融脱贫攻坚和“双基联动”工作推进大会,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目标,坚定了信心,在全行迅速掀起了开创“金融扶贫”和“双基联动”的工作高潮。二是将全行25个营业网点落实了包抓工作责任机制。实行领导包片、部门职工包网点、网点包村、客户经理包点分工情况详细登记造册,确保村村有人管,镇镇有人抓局面。充分发挥我行领导和职工的齐心协力,共同推进“金融扶贫”和“双基联动”工作。
对接信息,摸清底数。为解决长期以来,农民“借款难”和金融机构“难贷款”的矛盾交织并存,我行全面加强与基层党组织深度合作,将“双基联动”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的重大机遇,全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8月末,柞水农商行与辖内81个行政村(社区)签订了“双基联动”合作协议,签订面达到100%,实现了金融需求与供给信息的无缝对接。通过建立双基联动工作站,借助村两委会人熟、地熟、乡情熟的优势,“一专两兼”人员(一专指包片客户经理为专职联络员,两兼指一名村干部担任兼职联络员,一名当地威望高、人品好、情况熟的群众担任兼职联络员)与基层党组织一起对辖区群众进行逐户走访、协同开展需求调查,准确迅速掌握了群众经济信息、贫困情况、生产项目等信息,做到了基本情况熟、信贷需求准,为支持金融脱贫攻坚精准施策提供第一手信息。10月末创建 “双基联动”工作站50处,占81个村委会(社区)的61.73%。
精准施策 多措帮困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一是采取在县电视台播放广告、在各机构电子LED显示屏滚动字幕、在各集镇交通要道设专栏等方式对精准扶贫贷款业务和“双基联动”工作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良好氛围。二是编制《精准扶贫贴息贷款操作手册》、《评定信用户、创建信用村(社区)镇宣传材料》和宣传折页2万余份,客户经理结合“双基联动”工作的开展走村入户,送到每一户贫困户手中,让贫困户都能全面了解我行信贷政策、准入条件、办理流程和各项优惠政策等,提高金融精准扶贫产品的知晓率,让更多有贷款意愿、有产业发展潜质的建档贫困户享受到政府扶贫贴息的优惠政策。三是各营业网点加强与各村干部的联系,借“双基联动”合作平台,召开贫困村贫困户动员会议,全面宣讲金融扶贫政策,指导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消除了贫困户“不敢贷”和“贷了不知道干什么”的顾虑,让“支工不支农,支富不支穷”这句顺口溜彻底消除。四是多次与人行镇安县支行、县委、县政府和县扶贫办联合开展金融扶贫推进活动,我行的金融精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首发仪式、金融服务示范点建立、双基联动工作站建设等工作都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因地制宜,创新产品。在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农户贷”、“产业贷”、“创业促就业贷”、“农家乐贷”、“小微企业带动脱贫贷”等五类精准扶贫信贷产品的同时,持续深入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小微企业担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信贷产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服务工作理念。所有符合精准扶贫信贷政策的农户和企业,均能获得金融产品支持,有效满足了县域内农户和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也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截至10月末,已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7758笔、9.7亿元,“创业促就业贷款”426笔、2.26亿元,“林权抵押贷款”2户、0.15亿元,“小微企业贷款”32笔、0.99亿元。
降低利率,让利于民。柞水农商行对精准扶贫贷款利率实行大幅度优惠,对精准扶贫户贷款实行免担保、免抵押,以信用方式发放,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的资金和成本问题。所有精准扶贫贷款利率执行5‰。
因户施策,跟踪服务。为了确保精准扶贫贷款放的出、收的回,我行与扶贫局联系取得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花名册,将在册贫困户名单整理后下发到各网点,要求包片客户经理对贫困户逐户深入走访调查,按照农户评级授信流程规定,为贫困户进行建档授信,从在册贫困户中选择有发展前景、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进行跟进服务,针对各户具体实际,拟定脱贫措施,因户施策,寻找脱贫方法,及时解决脱贫工作中资金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扶贫贷小额贷款及时发放到位,我行再次将投放计划量化分解到各网点,包片客户经理加强与贫困户包扶人和镇村干部联系,尽量缩短审批时间,及时将扶贫贷款发放到户。为做好金融脱贫攻坚推进工作,我行多次深入镇村开展巡回检查辅导,对具体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现场解决,进一步提高了办结效率。至10月末,该行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1830户、金额1.07亿元,其中:发放农户贷1828户、1.01亿元,发放产业贷2户、0.06亿元。
打造样板,带动发展。一是引导示范,助推扶贫。结合县域主导产业,采取了“龙头企业+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模式,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加快脱贫步伐。柞水县惠民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近年致力发展中药村种植,乾佑支行客户经理,主动联系合作社法人谭宗祥带动有发展条件的贫困户田尚录、陈秀军等10户贷款65万元入股专业合作社,引导他们利用自家荒坡、农家小院,以白芨、猪苓等药材种植为主的“荒坡、庭院经济”发展模式,每户年均可增收3000多元。“荒坡、庭院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至10月末,柞水农商行共建成3个“金融服务示范点”,在助推金融精准扶贫、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二是精准施策,打造样板。瓦房口镇颜家庄村是我行脱贫攻坚包扶点,年初柞水农商行机关3名员工与175户530人贫困户建立了“一对一”结对包扶关系,并指定了一名长期驻村的主管领导,固定了两名长期驻村责任人负责包扶村工作,与村委会紧密配合,制定了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已向该村发放金融扶贫贴息贷款160万元,支持群众发展农家土猪、蛋鸡养殖、经济林果科管、药材种植等产业。同时,注重教育贫困帮扶,向该村应届大学生、贫困户高中生资助资金共计2.1万元,对小学生学习用品等捐助共计1.6万元。注重村委会办公帮扶,为村委会办公室配备电脑、打印机及办公用品2.68万元。注重筹资建设帮扶,筹资12万元安装路灯40盏、通村道路加宽筹资70万元、修便民桥两座筹资5万元、自来水改造55户筹资3万元。注重技能培训帮扶,今年先后5次分别培训板栗、核桃科管技术,天麻、猪苓种植技术和养猪、养鸡养殖技术等,参加196人次。注重信贷资金投入帮扶,今年累计投放各类贷款159户765万元。各支行(分理处)充分借鉴颜家庄村精准扶贫模式,迅速在本辖区推广,有力加快了全辖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提升功能,健全服务。2016年以来,我行对服务功能不全、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北关分理处等营业机构进行装修改造,增加自助银行设备,优化了服务环境,完善了服务设施,有效提升了服务品质。累计布放自助存取款一体机29台,布放“助农E终端”服务点69处,布放助农POS机136台,实现了全县81个行政村(社区)“村村通”全覆盖,为客户提供“足不出村”的基础金融服务,提高了客户办理业务效率和金融服务便利度。
严格考核 落实责任
精准对接,落实责任。认真贯彻落实省联社“金融扶贫攻坚,信合一马当先”的金融扶贫理念,按照“创新产品、改善服务”的工作思路,实行分级对接工作责任制,即我行领导负责与县级相关部门对接,支行行长、分理处主任负责与当地党政部门对接,客户经理负责与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对接,各级一把手为金融脱贫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确保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有序推进。
严格考核,全力推动。一是实行按旬统计开展“双基联动”和金融扶贫贷款发放进度,全行通报,并向县扶贫办反馈。二是金融扶贫贷款由业务管理部、稽核审计部定期不定期对营业网点扶贫贷款发放工作进行检查辅导,对业务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全行及时进行统一规范。三是加大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和扶贫贷款发放考核力度。推行农户建档资料责任制,将建档评级授信资料纳入客户经理工作责任制考核,对农户建档面、评级授信面,授信富秦家乐卡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富秦家乐卡用信率等四项指标实行按月通报、按季考核。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计划完成情况实行单项考核,并纳入支行行长、分理处主任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奖优罚劣,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力推进了全县扶贫贷款的发放。四是开展农户建档评级和扶贫贷款发放竞赛活动旬统计、月评比通报。至10月末,全行建档24152户,建档面达67.30%;评定信用户8032户,授信62283万元。其中为贫困户建档7017户,建档面达60.74%,评定信用户7017户,授信15100万元。
完善措施 克难攻坚
柞水农商行将结合“双基联动”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积极履行社会脱贫攻坚责任,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发展,坚持以增收减贫为核心,以提升扶贫攻坚整体效益为目标,直接瞄准贫困群体,积极支持“三个”项目建设,继续落实“四项”保障措施,推动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实现11552户31193人脱贫目标。
积极支持三个扶贫项目建设:一是支持整村推进及整镇推进工作。一是实施整村推进。年内推进村每村投入金融扶贫信贷资金不低于200万元。二是实施整镇推进。投入金融扶贫信贷资金1500万元。重点支持整村推进及整镇推进的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环境整治等项目信贷资金投入。确保我县贫困村年内脱贫销号目标。 二是抓好“双基联动”助脱贫攻坚工程。积极扶持贫困对象纳入“万户信贷”金融扶贫范围,力争投放信贷资金1.5亿元以上。 三是支持村级发展专业合作互助资金项目。一是积极支持专业合作社互助资金扩量工作任务。年内力争100户以上的大村(专业合作社)每个资金量达到100万元、100户以下小村(互助专业合作社)每个资金量达到80万元。二是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实施“万户信贷”金融创新扶贫工程。做好“小额信贷”金融扶贫和“专业合作社”金融创新扶贫工作,实现贫困户产业增收。
继续落实好四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陕西柞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进一步夯实具体目标、任务、举措,并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各支行(分理处),确保了金融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推进了脱贫攻坚进程。二是突出支持重点。重点向有贷款意愿、有劳动经营能力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收入农户,以及带动贫困户生产发展的涉农涉牧小微企业、各类新型农牧业经营组织发放贷款,切实做到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三是加大投放力度。自今年6月起,力争今年累放1.5亿元扶贫资金支持当地贫困户脱贫建设,“十三五”期间累计发放达到5亿元。四是实施利率优惠。在国家现行政策标准下,以人民银行贷款利率为依据,最高执行利率5‰。根据借款人实际情况、贷款需求及种养业生产周期等情况,贷款期限原则上是1—3年,农户贷款额度确定为1—10万元,涉农小微企业和农业经营组织贷款额度为500万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