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五: 柞水农商行某分理处
正确处理一起关于条码支付诈骗案例
2020年4月17日下午5点左右,正当南街分理处内勤员工结束一天的工作,为下班事务做准备时,一位神色匆忙手里攥着条码支付商牌的女士走进营业场所大声吼道:“你们领导呢,把你们领导叫出来,我这个二维码商牌怎么回事?”保安大姐连忙上前,邀请这位客户在休息区坐下,并递上茶水安抚好客户的情绪。会计主管和主管扫码支付工作的员工走出办公区域,上前了解详细事宜。原来,该女士经营门店,因为连续发生了两起客户拿了东西不付钱的情况,客户说是已经在别的地方通过聚合支付码把钱付给该女士了,第一次,该女士嫌在店里闹影响不好,给了客户50元钱了事,第二次,又遇到这样的情况,她对农商行的条码支付产生了怀疑,讨要说法并将手里的条码商牌还给该分理处员工。
听了这位女士的遇到的事后,该分理处员工当即判断这是一个他人利用客户对条码支付使用事项的不了解而发生的诈骗案件。该行员工耐心的向客户就条码支付商牌的制作、使用、账户交易信息查询以及特殊情况处理等情况一一向客户做了说明。并就遇到事情或类似客户纠纷,一定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可以到就近的农商行寻求银行最专业的解答和最有效的帮助,不给所有诈骗、欺骗行为发生作用的机会,也避免财物损失。该女士听了该行员工是解释后,用心的听取了该分理处员工关于扫码支付的注意事项和正确使用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及所反映事情的正确处理方法,该女士满意而归。
案例启示:一、科学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扫码支付、非接触交易结算、网络云服务已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为利用电信网络行使新犯罪活动提供了可能,各机构在推广新业务时,一定要合法、合规,做好风险预警和新产品使用说明提示,仔细耐心核对客户信息,启用派发名牌,避免因业务不熟悉,解释不到位、应用有偏差,引发投诉和纠纷。二、所有开办提供支付结算名牌的机构,均要提请客户管理好自己的支付结算名牌,做好绑定银行卡相关信息的维护和保密工作,避免因管理不当产生更换名牌盗刷等损失。
案例六: 柞水农商行某支行成功拦截一起电信诈骗案例
3月3日,正值新冠肺炎病毒猖獗防范最严之时。某某社区张某来柞水农商行办理转账业务,该行柜员接待该客户时询问客户最近身体咋样,为什么这种特殊时期还给外地汇款。客户说是准备买一些口罩,这个人口罩卖的便宜。柜员便询问客户是否认识收款人,所买的口罩质量是否有保证。经过一番交谈后,柜员了解该客户转账是为了买口罩,而且供货方是客户微信网友提供的,并将聊天记录展示给柜员看,柜员仔细查看后,发现供货方提供的口罩照片有PS的痕迹,且收款方为外地私人账户,这引起了经办柜员的警惕。一方面,她向客户说了当地一起通过微信群售卖口罩的诈骗事件,本地一售卖水果的微信群内,有人自称卖医用N95口罩,并有多名群内网友在支付定金后,被其拉黑,公安机关涉入将犯罪嫌疑人何某抓获,并在现场查获作案手机三部、银行卡若干,客户不相信。另一方面,该柜员叫来会计主管再次向客户解释,并通过该客户张某的微信告诉其网友,声称已经发现他是诈骗犯,自己不买口罩了,并且已经报警。当下一条消息发出时,提示消息已经发不出了,明显是把客户已经将张某拉黑。客户张某立刻确认了受诈骗实事,取消了汇款的念头,并连连向工作人员道谢,使其免受经济损失。
案例启示:一、银行机构所有从业人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接待每一位客户,对客户消费行为的关注,是发现可疑线索和杜绝案件发生,保护企业和个人财产安全的保证,应继续保持。二是各机构要密切关注同行业和周边区域常发经济纠纷案件,教育全体员工提高警惕会对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提供有力保障。